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(记者 李璐):2016年,京斗云烟斗俱乐部迎来了成立两周年纪念,它的经营者——王浩和杨雪的感情也即将迈入第十个年头。
王浩和杨雪是大学同学,因为偶然的机会,毕业后本在同一家医院工作的两人对烟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随着对烟斗了解的逐渐深入,两人决定开一家自己的烟斗俱乐部。开店前,他们遍访国内多家烟斗店,发现这些店都仅仅采用普通的商店经营模式,烟斗只是作为普通商品出售。可在王浩夫妻眼中,每一个烟斗客都有故事,而烟斗本身就像茶、像酒,是一个交流的媒介,可以拉近陌生人之间的距离,让彼此熟悉亲近。于是他们想打造一家与众不同的烟斗店,并为它起名"京斗云"。王浩说:
"中国人喜欢以茶会友,还有无酒不成席,酒是媒介,烟斗亦然。抽烟斗的人喜欢分享,即使彼此陌生,看到对方在抽烟斗就会主动去交流,谈烟斗,谈烟斗相关的很多话题。"
带着促进交流的想法,王浩在店里准备了优质的音响设备,邀请知名爵士乐演唱者每周五晚上在店里驻唱,每周六的下午举办茶艺课程讲座、还定期举办电影放映会……尽自己所能把俱乐部每周的活动都安排得紧凑又充实。然而一段时间后,他发现自己所做的努力和尝试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。王浩回顾:
"我做了烟斗店领域里的创新融合店,有酒的元素、爵士音乐、电影、茶艺、香道和活动。后来我意识到我在这家店里添加的元素太多,于是2015年我决定进行一次调整和筛选,把有意义的活动、对我的经营有帮助的保留下来,同时在风格上进行改变,把交流放在第一位。"
店里的装饰和物件的摆放都是由王浩自己一个人来设计和完成的。他对细节的安排和空间的设置有自己独到的构思,比如醒目位置摆放的帆船、墨绿色的壁纸、复古皮沙发以及墙上挂着的三幅画。
"店里很多的装饰都是有原因的。烟丝、烟斗和雪茄都是西方产物,早期的文化传播都是靠船。将来我还要放一顶船长的帽子在船上,向带动当时文化传播的重要人物哥伦布致敬;绿色的壁纸是向福尔摩斯致敬,因为他也是很有名的烟斗客,他喜欢用墨绿色的壁纸;而墙上挂的三幅画,是我内心的一种体现。我很喜欢有代表性、有反差的内容,因为烟斗是舶来品,所以必须挂一幅跟烟斗文化相符的画,相对比地我还选择了又美、又传统、又有东方风格特色的画。"
渐渐地,王浩不再像以前那样过多地安排各类活动,而是更注重对烟斗文化的深入挖掘,体验其中的仪式感。王浩说:
"烟斗是讲礼仪的,虽然现在不再那么的刻意,但是却不代表要随意,不是任何一个环境都适合用烟斗,因为它是一个自带仪式感的过程。没有特定的环境和时间不会去使用它,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要足够耐心和细致。使用完的养护也很重要,不能随意乱放。好的烟斗,使用得好,保养得好,可以跟着自己一辈子。"
制作烟斗的木材以石楠木为主,它木质柔软,有很好的吸水性和透气性,国内比较少见,所以材料及成品主要依靠进口。近些年,随着国内对烟斗认识了解的深入,加上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及手艺人也加入烟斗客的行列,中国独有的竹子、木材元素开始被加入到烟斗的制作中,并呈现出不错的质感。
在王浩看来,中国工匠自古拥有高超的手工技艺,在器物的器型、雕刻工艺等方面拥有传统优势,因此若干年后中国制造的烟斗一定会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。在王浩眼中:
"烟斗是一种文化,中国现在也慢慢地发展起来了。国外在材料选用上比中国多了一个选择,但是中国有雕刻技艺。中国的烟斗作品正在慢慢地赶超很多国外的作品,很多著名的烟斗师在国际上已经得到了认可,我相信未来中国的烟斗在市场上可以占有一定的领导地位,只是这个过程需要一点时间。"
过去的两年时间里,王浩夫妇在京斗云这个一百平米的空间里广交天下客,在收集精品烟斗作品的同时,竭力为烟斗客们打造一个专属的分享交流平台。他们在创办和经营京斗云的过程中慢慢感受着自己的成长和转变,同时也在一斗烟云中享受着无限乐趣。